《虎门销烟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4-07-27 09:45:00
《虎门销烟》教学设计

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,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,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,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,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虎门销烟》教学设计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《虎门销烟》教学设计1

[教学目标]

1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、理解课文内容,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。

3、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,培养学生爱祖国、拒外侮的精神。

[教学重点]

理解课文内容,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。

[教学难点]

抓住文章关键词句,理解、体会。

[教学过程]

一、激情导入

同学们,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《虎门销烟》。(幻灯片1)(齐读课题):通过预习,你们已经知道虎门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了吗?(广东省东莞市);“销”是什么意思?(销毁);这里的“烟”你知道指什么吗?(鸦片);你了解鸦片吗?(幻灯片23456)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站出来一位民族英雄——林则徐,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,前往广东禁烟,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。

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,一起去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情景吧。在读课文之前,老师想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。(幻灯片7)

读完生字词后学生齐读课文,如果有读错字音的老师及时纠正。

二、精读感悟

1过渡:说到虎门销烟这件事,你最关心的是什么?

2、学习第二自然段

师: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往常有什么不同?

(1)自由读,指名说,理解“分外壮丽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”

(说明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。)

为什么会这样呢?

(2)指导有感情朗读,读出场面的壮观和隆重。

3、学习第三自然段

理解“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震惊中外”

(说明仪式很隆重。)

(1)默读课文,找出描写销烟的场面,在表示销烟顺序的词语下面加“· ”,在表示销烟动作的词语下面加“波浪线--”。

(2)指名汇报(先—再—然后)(撒—抛—倒)

出示课件(幻灯片8)

(3)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销烟经过吗?(试述用上先-再-然后)

(4)你能用先-再-然后再说一句话吗?

师:看着鸦片在销烟池里咕嘟咕嘟的冒着泡,你们有什么感受?

4、学习第4自然段

师:现在,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,老百姓们有什么表现?

指导朗读。(学生模仿老百姓)

5、学习第5自然段

师范读,找出有关数字多读两遍。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什么?

( 说明销毁的鸦片数量多。)

过渡:此时,我们已经充分地了解了鸦片的危害,非禁不可、非销不可,林则徐销得好、销得对,可谓大顺民心、大快人心。

6、学习第6自然段

齐读。

师:你读懂了什么?

一举两得:打击了外国的侵略,表明了中国的不可欺侮。

7、小结:

虎门销烟让外国人明白中国人禁烟的决心,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,虎门销烟将永远载入中国的史册,它是中华雄狮觉醒的标志!让我们铭记这一幕,牢记这一天 ----- 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! (齐读第一自然段)为了纪念这一天,人们把这一幕雕刻在了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。(出示幻灯片12)

三、练习(幻灯片13)

《虎门销烟》教学设计2

教学目标:

1、学习课文,读懂课文,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,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。

2、运用多媒体手段,再现历史场景,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教学重难点:走进虎门销烟现场,感受老百姓激动的心情,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的历史意义。

教学媒体:自制《虎门销烟》课件(文字、图片、声像),教师运用电脑等现代教学媒体,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。

教学对象分析:教学对象虽已到了中年段的末期,但由于生活的年代与虎门销烟事件相隔久远,因此,对鸦片给当时中国造成的危害不甚了解,所以对老百姓当时的欢呼雀跃、销烟的历史意义也没有直接的感受,这些客观情况造成了对课文理解的难度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复习引入:

1、我们通过初读课文,了解到1839年6月3日,林则徐领导广东军民在虎门寨销毁了二百多万斤鸦片。

2、这节课,让我们穿过历史长河,跨越时空,去销烟现场看一看那值得纪念的一幕。

二、精读课文:

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课文。再次阅读,你们又有哪些疑问呢?请在书中做个记号。

(一)质疑

(是怎么销烟的? 为什么采用盐巴、石灰销毁鸦片的方法? 老百姓为什么那么高兴? 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?

(二)交流

1、首先,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销烟的?能找到吗?

出示句子:

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,再……

(1)通过这句的介绍,你能说说销烟有哪几个步骤吗?

(2)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有3个步骤

(3)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?

2、害人的鸦片就这样被销毁了,观看的老百姓非常激动,你们从哪儿感受到的?

追问:成千上万的人大声叫喊、大声欢呼,此情此景,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见?

3、文中还有哪些描写,也让我们觉得这销烟现场像过节一样呢?读一读。

4、千上万的老百姓为什么那样的激动、兴奋,?

(当时的中国老百姓给鸦片害惨了。那时侯,鸦片如同一个恶魔,在中国的土地上肆虐。许多中国人沉迷于鸦片中,中毒上瘾。)

请看下面一组真实的照片:(出示历史照片)

虽然,他们的面容不一,却有着一样瘦弱的身体,为什么?因为鸦片!鸦片使得他们不思劳作,鸦片使得他们倾家荡产!

大片的田地荒芜,大量的白银外流。多少老百姓在痛苦地.挣扎,又有多少年轻的妻子泪眼相伴!

最可怕的是:当时的军队中,许多士兵手拿两杆枪,一杆是作为武器的枪,锈迹斑斑;另一杆就是烟枪,油光锃 亮。当时的中国人被西方称为“东亚病夫”。

现在,深受其害的老百姓看见鸦片被销毁,怎能不激动不兴奋?!

他们会激动地叫什么?喊什么?

谁再读读第四节?

让我们走近些,再看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。(看录像)

5、目睹这壮举的除了有受到鸦片残害的中国 ……此处隐藏5889个字……群群 ,先再 然后 。”

5、用“先……再……然后”说话。

五、学习四、五、六自然段

1、教师过渡:告诉老师,销烟就一天吗?就这么一点鸦片吗?学生回答。教师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。从潺潺的溪流到奔腾的江河再到咆哮的大海,一步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。

2、老百姓有什么反应呢?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呢?

3、学生读第四自然段,教师指导。

学生个别读——学生评价——评价学生读——出示资料激发感情——学生再读——教师范读——学生齐读。

4、虎门销烟至此结束了,它销去的仅仅是害人的鸦片吗?

5、学生自由谈,教师引读最后一段,体会“壮”。

1)学生快速通读课文,想想课文哪些地方能体现“壮”。

2)补充材料,引导学生深入感受“壮”。

6、老百姓对鸦片销毁后的生活有什么期待呢?假如你是孩子,你对未来有怎样的憧憬?假如你是母亲,你对未来有什么有什么期盼?自由说说。

7、引入鸦片战争等资料,引发学生思考。

8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事与愿违的结局呢?我们今天学习和继承先辈们爱国精神,可以做些什么?

9、教师激情总结,引读最后一句。

板书: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。

是啊,只有踏实努力,不断增强实力,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告诉全世界(引读)——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。

也只有这样,全世界才会明白(引读)——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。

《虎门销烟》教学设计8

教学目标:

1、认读本课的十四个生字,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,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。

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复述课文。

3、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,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,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,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。

教学重点:鸦片销毁的过程。

  教学难点:通过阅读末段,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。

  课时建议:三课时

第一课时

教学过程

设计意图

(一)电影激趣 导入新课

1、观看电影《林则徐》片段。

2、谈观后感,自然导入。

师:作为一名中国人,这部电影所描写的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。你们看完了以后,想说些什么呢?(生自由谈论。)

师:的确,外来的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,是痛苦,是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,救人民于水火之中,这个人的名字就是(师生齐说)---林则徐,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个伟大的禁烟英雄,学习《虎门销烟》。

了解当时的背景,必然会激起学生们内心无比的激愤之情。

激起学生的内心情感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
(二)初读课文,自主感悟

1、学生自读课文,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,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,遇到不认识的通过查字典解决。

2、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,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,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。

3、学生小组合作,解决不懂的词语。

(教师要注意巡视,及时发现问题,及时解决。)

4、全班交流。

5、指名学生朗读课文。(学生互评)

6、说说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。

有意识的告诉学生要把工具书带进课堂,培养学生遇事自己解决的能力。

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。

学生参与评价,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

整体感知课文。

第二课时

教学过程

设计意图

(一)想象画面 激发情感

师: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地默读课文,边读边想,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?

结合重要词句来谈读懂的内容。学生可能说到的有:

1、林则徐禁烟行为受到了人们的支持。

重点如下:

(1)、当群众知道虎门销烟的消息后,人们的语言、动作、神态是什么样的?(注意“笑嘻嘻”“兴奋 ”“大声地喊”以及“ 三个不怕 ”,想像当时的场面。)

这些语言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?

(2)、观看销烟的人数之多。(注意“人流如潮”)

(3)、销烟过程中民工干劲十足。(抓住民工的动作,并体会表示顺序的词语的用法)

人们面对销烟场景所产生的感慨。理解“今天,林则徐当众销毁洋人的鸦片,怎么能不叫人兴奋?(反问句)虎门滩上,围观的群众欢呼着,跳跃着。”

鼓励学生想象当时销烟时的场景,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。

2、林则徐禁烟很坚决。

重点如下:

(1)、林则徐高坐台上。(注意从两个“不管”和一个“都”中去体会。)

(2)、林则徐对外商说的一番话。(理解“铿锵有力、掷地有声”)

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林则徐是什么样的状态和心情。

3、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意义:

提问: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?(注意理解“东亚病夫”和三个“多少”的含义;人们受鸦片残害之大。)

林则徐销烟有什么意义?

师: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的故事后,你最想说的是什么?

(学生畅所欲言,教师相机指导朗读)

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
学生各抒己见,抒发自己个性化情感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。

让学生体会总分的段落结构。

体会中国人对鸦片的痛恨之情。

培养学生的想象力。

通过想象体会销毁鸦片给人们带来的无限喜悦。体会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。学生通过想象更能够近一步的理解林则徐禁烟的决心。

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,更激起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。

有重点的指导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。

(二)熟读成诵 提升情感

师: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,读懂了这么多的内容,下面就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试着背给你的小伙伴听。

学生从读到感悟,再到背,是一个情感不断提升的过程。鼓励学生熟读成诵,也是在无形中教给孩子一个好的读书方法,让孩子终生受益。

第三课时

教学过程

设计意图

(一)记忆生字 说话练习

1、组织学生自主探究,辨别生字。

2、学生自己找窍门,然后小组内交流。

3、教师要特别强调“妻、历、督”的写法。

4、指导学生用“首先……然后……再……”说一段话。

小组合作学习,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。

培养学生表达能力,体会表示顺序的词语的用法。

(二)拓展延伸 课外积累

师: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很多赞誉的政治家,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评价林则徐是“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”多读一些介绍林则徐的文章,相信大家的收获会更大。

为学生提供参考材料,利于学生针对性的学习。

《《虎门销烟》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