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,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,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。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!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优秀说课稿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一、说教材
认识梯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。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,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,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、三角形、正方形及长方形,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,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,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。
二、说设计思路
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,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,尤其是梯形的概念。因此,中班幼儿认识梯形,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,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,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。所以,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:1、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,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,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。
2、认识不同的梯形,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、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。
3、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。
本课重点:了解梯形的特征。
难点:认识不同的梯形。
三、说教具
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热情,树立目标的整合观、科学观、系统观,使活动呈现趣味性、综合性、活动性,我进行了如下准备:
1、课件;
2、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;
3、幼儿学具:每个幼儿座位底下放一个小信封,里面有三角形、圆形、正方形、长方形及梯形;
4、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;
5、在活动室墙上张贴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片。
四、说教法
新《纲要》指出“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、合作者、引导者”。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,眼中有幼儿,时时有教育,以互动的、开放的、研究的理念,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。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:
1、观察法:观察是幼儿认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,在活动中,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,感知梯形的特征,从而区分出梯形与正方形及长方形的不同。
2、操作法: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,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,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,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,引起幼儿高度的学习兴趣。
3、游戏法: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,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,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,是激发幼儿学习,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。
五、说教学过程
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为一课时。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、技能技巧的形成、智力、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。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,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,遵循目标性、整体性、启发性、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了教学设计。共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:复习整理基础上,渗透新知识点——新授活动——巩固活动——生活化延伸
(一)在复习图形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。
1、看幻灯片,复习学过的图形,渗透新知识。
师:今天,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,你们看看它是谁?(小青蛙)小青蛙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图形宝宝,它想考考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图形宝宝。(屏幕上依次出现三角形、圆形、正方形及长方形)找幼儿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特征,最后再出现梯形,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图形既不是正方形,也不是长方形,从而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有了想探索这个图形的渴望。
2、出示一个梯形,提问幼儿:这个图形有几条边?几个角?你们看,它上面的边短,下面的边长,上下两条边平平的,旁边两条边斜斜的。这个图形像什么?
3、师小结:这个像滑梯一样的图形叫做梯形。
不过,梯形宝宝可调皮呢,它一会儿翻跟头,一会儿躺下睡觉,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?(师小结: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,卧着放,它们都是梯形。)
4、分别出示直角梯形、等腰梯形,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。
提问: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,是不是梯形?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,是不是梯形?
(二)通过操作活动,巩固新知识
每个幼儿的座位底下都有一个小信封,里面装有三角形、圆形、正方形、长方形及梯形,让幼儿找出梯形,并且为梯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。
(三)游戏活动:“找梯形宝宝”
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,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。
1、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,寻找梯形宝宝,先请一名幼儿找找、说说。
2、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,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。
六、活动评价
这节课,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,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,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,指导幼儿观察、游戏,操作,获取新知识;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。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、动手、动眼、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,使幼儿学有兴趣、学有所获。
教学反思:
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、单调,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。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,逻辑思维尚未发展,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,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、可操作性的空间。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,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。幼儿的自主性,选择性,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,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。
幼儿园优秀说课稿2各位领导、各位老师:
大家好!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综合活动《我学小动物》,此活动选自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——小班的主题活动《我喜爱的小动物》。
(一)说教材
(1)教材内容分析: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,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,而喜爱动物又是孩子们的天性。此活动故事情节简单,充满童趣,形象鲜明突出,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,且游戏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,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。正如《纲要》中所述:“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,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;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,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。”
(2)幼儿现状分析:小班孩子年龄小,独立性差,常常爱模仿别人,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,主要依靠动作进行,需在亲身体验、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。
(3)活动目标:
主题活动目标:幼儿通过本主题活动,产生对动物的兴趣,愿意亲近小动物,加深对小动物的关爱;能运用各种感官,初步了解自己喜欢的几种动物,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;知道动物是人类朋友。
幼儿对“小动物”认识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还有距离,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:
本次活动目标:
1、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的活动中获得快乐。
2、培养幼儿大 ……此处隐藏37599个字……就是手里围巾本身而不就是表达发现。
2、在说围巾有什么用时候,教师有些拖,在张硕研说好看时候,我就应该及时总结收住,围巾还可以打扮自己,导入到下一个环节,不必非说出毛线织围巾就是保暖,纱巾可以挡风沙、打扮自己。
3、整个活动时间长了,以至于后来颁奖时候很匆忙,教师都把小组奖给落下了。
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5一、设计意图
歌曲《夏天到》旋律活泼欢快、内容形象生动,问答式的歌词描绘啦一幅极富童趣的夏天场景。歌词内容浅显易懂,音乐情绪活泼欢快,非常适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。
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,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,因此,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、情境对唱等方式,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,理解歌曲内容,感受歌曲情绪,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,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、协调一致地演唱。
二、目标定位
从中班幼儿的已有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出发,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确定如下:
1.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,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。
2.进一步感知夏天的有关特征,懂得夏季卫生的重要。
3.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,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。
从活动目标出发,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: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,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。活动的难点是:能倾听同伴的歌声、协调一致地对唱。
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、综合性、活动性,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,我作如下活动准备:
1.经验准备:开展《快乐的夏天》主题活动,啦解夏天的主要特征。
2.物质准备:关于歌曲的图片、歌曲磁带。
三、教法学法
新的《幼儿园教育纲要》指出:"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、合作者、引导者".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。因此,活动中除啦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,我精选啦以下几种教学方法:
1.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,我采用视听唱法,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片,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,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,熟悉歌曲旋律。
2.根据"先行组织者理论",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,引导幼儿感知歌曲的强弱节奏,并分段学唱。从幼儿熟悉的雷声、蛙声入手,引导幼儿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节奏,同时熟悉歌曲旋律,学唱歌曲。
3.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,采用游戏对唱的方式,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歌声,学习协调一致地进行演唱。
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,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,教师的"表演"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。因此,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,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,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,通过想一想、说一说、看一看、听一听、学一学、唱一唱等多种感官的活动,学习演唱歌曲。
四、教学过程
(一)引入活动,激发兴趣。
出示课件一,引导幼儿谈话。(图片内容:夏天的风景──雷雨过后,青蛙呱呱叫)
教师:什么季节到啦?
幼儿:夏天到啦。
教师:你是怎么知道的?
师幼互动的关键是为幼儿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,激发幼儿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,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,主动回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夏天的知识。在这个问题中,隐含啦前半段歌词的内容,巧妙地借助图片所展示的图像,帮助幼儿理解并熟悉前半段歌词。同时,也为幼儿熟悉歌曲节奏做啦铺垫,自然地引出啦本活动的重点内容:通过模仿雷声和蛙声感知三拍子的节奏强弱。
(二)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
1、教师以清唱的方式提问:"夏天到啦怎么知道?"(即歌曲第一句)
展示雷声和蛙声的节奏图谱,鼓励幼儿按图示有节奏地念出后半句歌词,并用动作区分强弱的节奏。
2、欣赏歌曲前半段,教师清唱
提问:夏天到啦,你心里觉得怎么样?
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,()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,回答可能多种多样。如何提升幼儿对夏天的认识,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而且有意义,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引导。歌曲的前半段与后半段节奏相同,但歌词内容、歌曲旋律有明显的区别,所以我先让幼儿熟悉前半段。
提问: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?请你来唱一唱。
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,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,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。并且,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啦,让他们当个小老师,他们会争先恐后,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。当然,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,教师要及时引导,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。《纲要》中指出,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,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,关注个别差异,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。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,尤其是能力较差、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。
3.教师与幼儿用问答的方式练习歌曲前半段
(三)整体学唱歌曲
1、教师清唱歌曲后半段,提问:歌曲里还唱啦些什么?
出示图片,提示幼儿学念后半段歌词。后半段歌词比较多,幼儿记忆时相对要困难一些,因此,除啦图片的提示之外,我还采用教师语言暗示、动作暗示等方式帮助幼儿熟记。
2、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。如: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;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;边做动作边唱等等。
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,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,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。同时,幼儿在学习前半段歌曲的基础上,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已经有一定的感知,很快就能跟上老师的领唱。
3、分组对唱歌曲(问答式对唱前半段、集体合唱后半段)
问答式的前半段歌曲非常适合孩子们进行对唱。在这环节中,我先采用老师与幼儿问答对唱的方式,再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唱,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唱……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,让幼儿在不同的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,以及三拍子的强弱节奏。《纲要》中指出,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、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,所以我采用多种对唱的方式鼓励幼儿表演歌曲,这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,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。
(四)活动延伸
夏天到啦,小朋友们特别高兴,因为夏天有许多与春天不一样的地方,我们去找找看,把夏天的这些特别的地方编进歌词里,唱给大家听。
活动的延伸是为啦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,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的机会,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,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。孩子们在夏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啦很多有关夏天的知识,也一定能够创编出很多新的歌词,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老师,学学别人编的新词,既满足啦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,也为孩子们巩固歌曲旋律、节奏提供啦反复的练习机会。